女兒少給母親2千孝親費,被母親怒嗆不孝:我不是妳媽媽,妳是房客!

孝親費給多少才合理並沒有一個標準,孝親費的意義在於對父母盡孝的「心意」,而不是「金額」,實際金額多寡可衡量夫妻雙方的收入、是否住家裡吃家裡、是否有請父母幫忙帶小孩而定,夫妻雙方可就這些因素討論出個可負擔的金額給出孝親費,不過千萬要記得,沒有人有義務應該幫你做任何事,即使是最親的家人都是。所以如果父母都不跟你計較了,為人子女的可千萬別再跟自己父母計較。

一名女網友在臉書上抱怨,因為這段時間經濟拮据,因此少給媽媽幾千元的孝親費,不料卻換來對方的不諒解,不僅批她不孝之外,還嗆「我不是妳媽媽,妳是房客」,讓女網友相當心寒。從原PO的聊天截圖畫面可見,現在住家裡的她,每個月會給媽媽5千元孝親費,但因為這段期間經濟有些困難,因此只能給2千,沒想到媽媽卻十分不諒解,要求原PO一定要給3千元。

#兩手一攤#我對這個人這完全無解#誰有想到辦法能夠解決這人歇斯底里#親情勒索 #情緒勒索

雖然原PO勉強答應,「3千元我省吃儉用可以給你」,

但媽媽依舊不放過她,不斷逼問「10月份開始是多少?固定?還是你說說而已?到時候還是都沒有」,

最後原PO才說出10月開始恢復每月固定5千元。看完媽媽傳來的訊息,讓原PO相當無奈,不料媽媽卻持續傳來「我不是你媽媽,你是房客」,

即便原PO解釋「我沒說不給你,是因為這陣子開銷大,真的吃緊」,但媽媽依然故我「你是誰啊?我不認識你」、「是啊?你很厲害啊?現在跟我說話越來越沒大沒小」,最後更感嘆「辛苦了一輩子換來是這樣子結果,人生苦短活著沒有意義」。

一連串的情緒勒索,讓原PO實在受不了,委屈說「在自己重感冒病倒的時候不聞不問,只有在孝親費不得已暫緩給予的時候,審判你是個很爛、不孝、自私的人」,

因此上網詢問其他網友「在親情&情緒勒索迫於無奈只能配合」、「誰有想到辦法能夠解決這人歇斯底里」。網友回應:「快離開吧。不值得」「會越要越多的,我是過來人」「最討厭用錢做人的長輩」

「離開吧最慘的就是親情困住自己搞的活著都不愉快那不如少見面,換個清淨」「親情真的是要看人!心疼你!一定覺得兩難」「她都說她不是妳媽媽了 沒事想辦法存點錢 離開吧」「最好都別聯絡了,也別讓他們找到你,連體諒都做不到算什麼家人」「有錢才是孝順,沒錢就是不孝」

不過也有另外一群網友的想法不太一樣「那哪是孝親費?那是你們在家 分擔一點家的費用臺北的套房1月 租金就不只5仟元」

「家裡的水電開銷都不是錢嗎⋯已經成年在工作了,說實在的父母的確沒義務在養妳,吃緊是因為其他開銷大吧!住家裡5000真的算少了,有能力去租屋啊!妳媽沒叫妳不用付五千請妳搬出去已經不錯了」

「既然住家裡,那就不叫孝親費,那是家用!我出社會起每個月家用給1萬,但我不用繳水電、網路電視費、吃晚餐不用錢真的不知道前面的對話是什麼呢!」

「說不定「房客」不是媽媽先提的也有可能也可能是女兒花太多錢在其它地方,以致沒錢給「約定好」的家用,若是亂花錢花到沒錢,我媽應該也會爆炸」

何必委屈勒。哪有親生長輩會這樣說話。除非妳是養女啊~連對親生子女這樣講話尖酸刻薄。分清楚。哪偶覺得還是逃離吧。以後問題越來越多」

你覺得哪方梗有道理呢?最後提醒大家:在給予孝親費時,也要量力而為,不

要承諾或作出超過自己能力范圍的事情。因為每個家庭的狀況都不同,其實很難以一概全。

舉例來說,若你是一個剛步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其實多數網友都建議,每月給予父母的孝親費,不宜超過3分之1的月薪;而若是還要在外租屋、收入相對吃緊的上班族,每月支出孝親費可能已嚴重影響到你的生活品質,至因此無力為自己日後的職涯拼勁,導致薪水成長遙遙無期,

其實不妨先跟家人溝通一下,告訴父母想趁早投資自己、增強實力,

也能夠在未來讓自己、家人都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父母和子女之間最重要的就是溝通,

每個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生活的更好,

擁有更好的獨立生活能力。

這位母親的做法或許也是愛子女的一種表現,

都是為了讓孩子更加的獨立,能更好的適應社會上的各樣困難。

不管怎麼說,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狗頭還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