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夫妻隱居深山,養了65箱土蜂,外地人來兩次全跑光:一分錢沒讓賠

晉南一場落雪後,城市內的積雪很快消融,和朋友驅車前往山西夏縣泗交鎮的中條山腹地,去探尋雪景。沿著崎嶇山路,穿過重重大山,在一山腳的拐角處,看到了一排排的蜂箱,頭頂白雪、整齊有序地擺放在山腳下。蜂箱在晉南農村並不少見,但是如此規模龐大的還真不多。有蜂箱必然有養蜂人,順著蜂箱的走向,尋到了這戶人家。

寬敞的院子裡,幾隻倔脾氣的鵝看到陌生人,伸長了脖子,」嘎嘎叫著做出攻擊狀。鵝的叫聲引來了主人,一位婦人從房間裡走出來。山裡人多淳樸好客,婦人也沒有猜疑我們的來意,說院子裡冷,到屋裡暖和暖和,就直接邀請我們進了屋。進屋前,看到院子裡,有一群雞,還有兩隻貓,一幅長期生活的景象。

婦人姓席,今年71歲,老伴姓盧,比她大一歲,兩家人世代都是住在大山之中。席婦人是村子裡的養蜂」土著」,有著先天的養蜂優勢,她從幼年就跟著媽媽養蜂,從小學習,成年嫁人後,把這個技術帶入夫家就跟著她一起養蜂。席婦人說:」我養了將近60年的蜂了,以前我媽只養5窩,後來發展到8窩,傳到我和老伴手裡,最多的時候養65窩,那是相當壯觀。

「普通的蜂蜜,是搖出來的,搖出來就能賣錢。我養的是土蜂,也叫中華蜂,一年只割一次,一窩蜂最多割20斤蜜,有的只能割10斤。這種蜂蜜很稠,價格也高,能賣到50塊錢一斤。不過,我沒有賣過那麼高的價格,我一般都是一斤30-40塊這個價格。所以養了一輩子蜂,其實沒有賺到錢,產量太低了,還有風險。」席婦人所說的風險發生兩三年前,這件事讓她一直耿耿于懷。

兩年前,席婦人所在這塊山裡來了個外地人,帶來了一批意蜂放,因為意蜂體積大,又比較兇猛,不但到她家的土蜂蜂箱裡吃光了蜂蜜,還把土蜂要麼咬死要麼全嚇跑了,讓她損失慘重。」一開始我也不懂,其實他們來的第一年,我的蜂就跑了20多窩,我都不知道什麼原因。第二年牠們又來了,這一次弄得65窩蜂全跑光了,我才明白是怎麼回事。」席婦人說。

村子裡的人讓席婦人找外地人賠償,但她最後卻讓人一分錢沒掏就走了。」我小兒子勸我,說叫人家走了再不來了就算了,賠啥啊。我一想也是,這動物界的事情,我們人還真管不了,賠多少是個理兒啊,以後不來就行了,畢竟大家都是為了生活。」她歎息道:」從那以後,我和老伴覺得沒照顧好蜜蜂,一狠心,就從大兒子那邊搬出來,住在小兒子家旁邊,蓋了這個簡易的房子,就是為了照顧蜂。

搬過來後,席婦人和老伴重打鼓另開張,從3窩土蜂開始養起,到今年就發展到了19窩。為了更好地照顧蜜蜂們,她還把家裡的棉被圍裹在蜂箱上。」冬天山裡的氣溫低,小蜜蜂也害怕冷呀,必須保護好它們。」盧爺爺指著蜂箱說,棉被圍起來的就是住有蜜蜂的,沒有圍的都是空箱,」看起來蜂箱多,規模不小,但目前大多都是空的,我倆在等待它們壯大的那一天。」

席婦人和老伴住的房子很簡陋,是用木頭和泥土混合蓋起來的,因為是臨時居住,外表和室內都很簡陋。從房間的擺設可以看出,席婦人是一個熱愛生活的老人,條件雖然不好,但生活氣息卻很濃厚,她把自己和老伴的合影掛在牆上,從年輕時的黑白照片到老年時拍的彩照,全都有。」比起那些常年在外跑的養蜂人來說,我們的住處就顯得很’豪華’了。」她笑著說。

「我們山裡人,對生活的要求不高,過得去就行。我這一輩子養了四個兒子,都說我的負擔重,日子會很難,但是也都過去了。如今大兒子都50多歲了,小兒子也40多了,都在外打工,兒孫滿堂了。」席婦人說,自己也是個愛美的老太太,年輕時候模樣長得也還行,也肯吃苦能幹活,雖然沒有賺到錢,但養蜂養活了一家人,老了還能做,就再多做幾年。

他們居住的大山,盛產藥材,春天的風景最美。臨走時,邀請我們明年再來,她說今年新養的蜜蜂都是新窩,沒有辦法割蜜,明年來了就有成熟蜜給我們吃。」你們一定要來,山裡的冬天光禿禿地沒有什麼好看的,等到春天坡上坡下都開滿花,空氣也好,是世外桃源,城裡看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