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2人恩愛一世,14年後特殊「重逢」,兩架白骨并排「站立」,背后故事感動網友

清明節是最重要的祭奠節日,這一天人們會對去世之人進行祭拜。在大陸云南昆明醫科大學生命科學館的入口處,放置著兩具并排的白骨。最前面擺放的就是前來祭拜的人帶來的鮮花。或許看起來有些令人「毛骨悚然」,但這兩具白骨卻是不折不扣的英雄,更是可歌可泣的愛情典范!

他們生前是一對夫妻,一位出自寒門之家,一位則是名門千金。他們都是醫學界的佼佼者,兩人相戀的50多年里有一個共同的心愿:「生前一起救人,死后一起捐獻遺體」。令人沒想到的是,當兒女們完成了老人的遺愿后,卻背上了莫須有的罵名。然而就算面對這一切,他們依然完成了這個「使命」,這是為什麼?這兩具白骨又是誰呢?在他們的身上有著怎樣的故事?

1943年,在云南昆明醫學院讀大學的胡素秋20歲出頭,長相清新可人、端莊秀麗。  她出身顯赫,是名門家族的千金大小姐。

胡素秋上國中的時候,說媒的就踏破了家里的門檻。他們給她介紹的大都是一些文武官員、家財萬貫的商家或者留洋歸來的碩士。這其中不乏有一些長相出眾、才華橫溢之人,但胡素秋一個都看不上。她始終認為婚姻應該把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依靠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就在大家都好奇這樣一位女子到底會找什麼樣的丈夫時,她給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答案。  她愛上了出身貧寒的李秉權。

李秉權與胡素秋同歲,他的家庭不僅貧困,而且在他年幼時父親就去世了,沒多久后母親也撒手人寰。

好在兄嫂非常疼愛他,靠著賣布、賣鞋供著成績優異的李秉權繼續上學。那時李秉權親眼目睹父親母親都因生病無處就醫而喪生,于是他從小便下定決心當個醫生:「我要做一位好醫生,救死扶傷,也為更多家庭帶來希望」。后來,李秉權如愿以償地考上了醫科大學。大學的6年時光,他靠著獎學金和貸款撐了下來,雖然日子非常艱苦,但他也從未想過放棄學業。這樣一位勤奮刻苦、高大俊朗的男生很快引起了胡素秋的注意。  于是漸漸地,兩人走得越來越近,很快擦出了愛的火花。

只是出身顯貴的胡素秋愛上一位窮小子,父母對此有些難以接受。可即便如此,胡素秋依然堅定地守在李秉權身邊。就是這樣一位看似柔弱的姑娘,實則骨子里極其有個性,在她多次勸說之后,兩人終于得到了祝福。1948年,剛參加工作僅一年的李秉權省吃儉用為胡素秋買了一只派克鋼筆用來求婚,她連想都沒想就答應了。他們是首批教師和醫生,李秉權被稱為「開顱第一人」,而胡素秋也不甘落后,她是著名的婦產科學家。

如果說李秉權是奮斗在最前線的人,為千萬個命懸一線的患者帶來生的希望,那麼胡素秋就是在后方延續生命之人。兩位皆是英雄,但他們的[夫·妻·生·活]卻跟別人大不相同。

李秉權和胡素秋在不同的科室,平日里一個比一個忙。兩人的生活極其簡單且節儉,洗菜的水要留下來沖廁所,吃剩的菜能溫好幾遍。全家五口人很少坐在一起吃飯,平日里都是各自去食堂吃,就連年夜飯也是。據李秉權和胡素秋的兒子李向新說:「他們很少聚在一起,就算好不容易見面了也都在商量遇見了什麼樣的病人,怎麼治療最合適」。甚至胡素秋曾經在腹部做過三次大手術,而這三次李秉權都在手術臺上救治著別人,并沒有陪在妻子身邊。為此胡素秋卻沒有半點埋怨,只是說道:「我懂他,沒關系」。多年后,胡素秋上了年紀,走路時不小心摔到了頭部,李秉權不放心,便親自為她主刀。

他將妻子救了回來,實現了曾經許下的承諾:  「我無法時刻陪在你身邊,但我會守護你一輩子」,他做到了。或許兩人之間沒有時間將浪漫流露于表面,但他們看彼此的眼神里卻充滿了難得可貴的深情。

時光荏苒,轉眼間兩位老人已年過花甲,也到了該退休的年紀。卻沒有一人舍得離開奮斗一生的崗位,他們繼續教學生、做研究、寫論文,直到兩人80多歲的高齡。有人問胡素秋,為什麼退休了不能去游山玩水好好享受?她的回答只有一個:趁活著,為醫學界做點貢獻。二老都為救死扶傷忙碌了一生,就在兒女們想強迫他們休息時,李秉權卻因積勞成疾累倒了……

躺在病床上的李秉權瘦骨嶙峋,插著鼻氧管,他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便和家人交代了身后事:「我走后,把我的遺體捐獻給母校,我的器官、‘臭皮囊’讓他們用來做解剖,可以更好地供他們研究病理,只有在我身上練熟了病人才能少點痛苦,剩下的骨架也做成標本吧,讓他們研究骨學」。李秉權為什麼做出這樣的決定?因為在他上大學的時候遺體標本是很稀缺的。作為醫生和教授,他深知遺體對醫學生來說有多麼重要,所以便立下了這份遺囑。當然,三個兒女是不同意的,人死后一直講究入土為安,如果連墳頭都沒有,他們該如何祭拜父親,又該如何懷念他?

但是作為妻子的胡素秋卻同意了,她不僅說服了兒女,還與丈夫立下了同樣的遺囑:死后捐獻遺體,為醫療界做貢獻。2005年3月8日,夫妻倆一起填寫了遺體捐獻書。他們沒有過多的商量,也沒有過多的糾結,只需一句話就懂彼此的用意。那時李秉權握著妻子的手說道:  「我死后,你別太難過,你得好好活下去」。對他來說,他這一生有三個寶藏,除了大量的醫學知識外還有三個兒女,而最大的寶藏就是胡素秋。2005年3月9日,李秉權去世了,享年83歲,他是當地醫學界第一個無償捐獻遺體的人。

丈夫去世后,胡素秋痛不欲生,整日以淚洗面。她拒絕去兒女家,想要繼續一個人生活:  「這里有你父親的氣息,我要和他在一起」。在這個家里她又生活了10年,這10年里關于丈夫所有的東西她都沒動過,一切仿佛都還是老樣子。

2015年12月21日,胡素秋去世,享年93歲。老人家臨走之前特意強調,要把能捐的器官都捐了,剩下的用以醫學研究,還說自己的骨架要與李秉權的放在一起:「這樣我感覺我們還能在一起,像生前一樣」。父親的遺體被捐了,母親的遺體也捐了。一瞬間很多不理解這種作為的人紛紛罵他們的子女不孝,覺得沒有勸說兩位偉大的老人,更沒有讓他們入土為安。但兒女們依然堅持完成父母的遺愿,他們不想讓兩位老人帶著遺憾離去。直到此事引起關注為止,那些不解的人才了解了事情的全部經過,也對二老的子女們表示理解和同情。

2019年9月25日,胡素秋的骨骼被做成了標本,分別了14年的夫妻終于在母校「重逢」了。

他們從相識、相知到相戀、相伴;從并肩作戰的「醫療戰友」到并肩站立為醫療捐軀的白骨,50多年的時光無一處不透露著獨特的浪漫。他們將用這種方式繼續延續屬于他們的愛情,并守護著一生所愛的醫療事業。向李秉權和胡素秋致敬。